社評

社評:布林肯訪華成果虛 中美關係艱難維繫

【明報社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周結束他任內第二次訪華,相對於他上一次訪華的一波三折,中美關係大氣候稍有緩和,但從他訪華前後的兩國互動及他訪華後雙方公布的成果看,布林肯此行成果乏善可陳,可見中美在重大國際和雙邊議題上仍分歧嚴重,無任何重大突破,主要原因還是雙方對彼此關係的總體認知存在根本差異。從對話效果看,無論是美方的極限施壓,還是中方的苦口婆心,都已出現邊際效應遞減。在拜登政府本屆任期結束前保持關係鬥而不破,成為兩國近期唯一的共同目標,但由於美方無意改變對華誤判,中美關係只不過由之前的急速下滑,變成現在的逐漸惡化。

訪華未「不虛此行」

中方強調綱舉目張

布林肯訪華前,美方稱他此行的三大目標是:在關鍵議題取得進展;就雙邊、區域和全球議題明確和直接地表達關切;負責任地管控競爭,避免誤判或衝突。中方則希望他此行聚焦五大目標:樹立正確對華認知、加強對話、有效管控分歧、推進互利合作、共同承擔大國責任。而對照雙方的成果清單,僅有將舉行首次人工智能(AI)的對話、5月在西安舉行旅遊高層對話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即將訪美較為實在具體外,其他多為繼續推進、保持溝通等虛應故事。可以說,布林肯此行並未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願的「不虛此行」,而是成果較虛。

這與外界之前預料相去不遠,因為中美雙方對於彼此認知的底層邏輯根本不同。美方思維是「數還數、路還路」,認為即使在高科技領域封鎖中國,以「產能過剩」「人權」等大帽子打壓中國,在俄烏議題上以金融制裁威脅中方,兩國仍可在禁毒、軍方交流、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但中方的外交思路,即習近平強調的,「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大的原則定了,其他問題就好辦了」,只有宏觀層面確定了善意,具體問題才有可能推動,即所謂「綱舉目張」。

所以,儘管布林肯此行希望中方配合限制用於合成類鴉片藥物芬太尼(fentanyl)的化學品供應,隨行官員亦包括負責國際麻醉品和執法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但在與國務委員兼公安部長王小洪會晤後,雙方亦只能達成禁毒合作工作組即將召開高官會的共識,未獲中方更多承諾。

中方對美方的不滿,除了講一套做一套、言而無信之外,還有美方只對自己感興趣或於己有利的話題感興趣,而對中方的關切就敷衍應付。中國駐美大使謝鋒一周前在哈佛大學演講時透露,中方在美方關切的芬太尼等問題上充分展現合作誠意,但中美元首同意就明確「國家安全邊界」進行磋商,雙方磋商半年卻未取得實質進展,因美方不願深入談具體「邊界」,常以一句「國家安全不可談判」搪塞,「這種態度明顯不負責任」。

今次中美共識成果中,包括「繼續推進中美關係指導原則磋商」,預料亦是同樣結果。歸根結柢,中方認為,「兩國應該做伙伴,而不是當對手」;美方則視中國為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和最嚴峻的地緣政治挑戰。因此,才有了華府一邊打壓防範中國,一邊又要求中國在一系列美方關切問題上合作甚至讓步的做法。

對於這一現實,中方並非認識不到,之所以仍然苦口婆心地希望與美國做伙伴,有對內對外雙重原因。對內促進經濟發展是當務之急,需要穩定的外部環境,而緩和穩定中美關係,即使是表面工夫,亦有利於擴大對外開放;對外來說,穩定中美關係,對緩和中國與西方關係、穩定與周邊國家關係,都具有引領作用,這也是中方希望管控與美國的分歧,艱難地維繫中美關係鬥而不破的主要原因。

管控分歧內外有因

博弈料更趨白熱化

因此,中方在符合自身國家利益等方面,會與美方加強或深化合作,亦會對美方的一些重點關切問題做出配合與回應,但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和根本原則立場的議題上,中方亦不會一味迎合遷就美方。事實上,中方在很多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與美方是針鋒相對的,只不過中方較為低調,未有大肆張揚。例如下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將應邀訪華,布林肯訪華之際,中方據報又撮合巴人兩大派別法塔赫(Fatah)與哈馬斯(Hamas)在北京和談,日前古巴軍方代表團訪京,都被認為有針對美國之意。

今年是美國大選之年,外界早已預料中美關係勢成兩黨爭鬥的焦點磨心。今次布林肯在離京前聲稱,美方「看到」有證據顯示中國試圖「影響,並可以說是干預」即將來臨的美國大選。外長王毅此前接受卡塔爾半島新聞網採訪時曾表示,美國大選是美國內政,中方從來沒有也不會干涉別國內政,這不是中方的行為方式。布林肯上述表示,實質是利用中國話題來為拜登競選連任服務,有為中美爭端挑起新火頭之意,值得高度警惕。而他訪華期間反覆強調的所謂中國支持俄羅斯軍工話題,亦屬有意在習近平下月訪問歐洲之前,在中歐之間打下楔子,反映中美之間在管控衝突之際,各種博弈未來更趨白熱化。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上 / 下一篇新聞